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后勤保障>>学校工会>>健康驿站·心花开>>文章内容
教师心育丨夏末的心理序曲,与新学期温柔共振
录入者: 刘丽娜   文章来源: 原创   点击数: 3   发布时间: 2025-08-19

流萤渐隐,晚风添凉,暑假的沙漏已悄然过半开学的序曲已在时光深处轻轻奏响。对于学生、教师与家长而言,这段从松弛到有序的过渡,不仅是生活节奏的调整,更是一场心灵的温柔重启。我们需要在夏末的余温里,为心灵做好“预热”,让每一颗心都能带着从容与期待,迎接新学期的朝阳。

1.jpg

致学生:让身心从“自由态”到“秩序感”的诗意过渡

暑假如同一片广阔的原野,同学们曾在这里奔跑、探索、休憩,让身心在自由中舒展。而当开学的脚步临近,不必急于否定这份松弛,更无需因“未完成的计划”而焦虑这是大脑神经可塑性的正常反应,其实成长本就是一场充满弹性的旅程,用“渐进式节奏”唤醒身心

“渐进式节奏”唤醒身心

不必强迫自己立刻回归点起床”的紧张作息,可以尝试每天比前一天早睡、早起30分钟,让生物钟在温柔的过渡中调整。午后的时光里,不妨从15分钟的阅读或书写开始,慢慢找回专注的感觉。傍晚时,去楼下散步、跳绳,让身体在运动中苏醒,也让情绪在自然中沉淀——规律的作息不是枷锁,而是让身心更舒适的“生物钟密码”。

“情绪小怪兽”温柔对话

面对开学,或许你会感到兴奋,期待见到久违的同学;或许会有些忐忑,担心新学期的挑战;甚至会有一丝抗拒,舍不得暑假的自由……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就像天空会有晴有雨。试着找一张纸,把这些情绪写下来,给它们起个名字,告诉自己:“我知道你在这里,谢谢你提醒我要做好准备。” 也可以和爸爸妈妈、好朋友聊聊这些感受,当情绪被看见、被接纳,它们就会变成你前行的力量,而不是阻碍。

给新学期写一封“期待信”

拿出喜欢的笔记本,写下你对新学期的期待:想认识哪位新朋友?想尝试哪件新鲜事?想在哪个学科上进步一点点?不必追求“宏大的目标”,哪怕只是“每天认真听一堂课”“主动和老师问一次好”,都是值得期待的小美好。这封信不是“军令状”,而是给心灵的“邀请函”,让你带着向往,而不是压力,走进新学期。暑假的意义,从来不止于“完成任务”,更在于让心灵积蓄能量

2.jpg

致教师:在“职业倦怠”与“教育热情”间找到平衡支点

漫长的暑假里,我们中华关于可以“角色暂停”暂时脱离了“教师”的社会身份做回自己,陪伴家人、旅行、阅读,单纯地享受“无所事事”的惬意。当开学的信号响起,我们需要从“自我模式”切换回“教育模式”,这个过程或许带着些许疲惫,但更藏着重新出发的契机——教育的热忱,从来不是透支自我的燃烧,而是在自我滋养后,更从容的绽放。

   给自己留一段“缓冲期”

心理学中的“飞轮效应”提示,启动阶段需要适度用力而非全力冲刺。不必在开学前一周就把教案填满日程表,不妨先花一天时间整理思绪:回顾上学期的教学故事,哪些瞬间让你感动?哪些遗憾值得弥补?新学期的课堂,想加入哪些新鲜的设计?可以去校园里走一走,看看空荡荡的教室,想象孩子们回到这里的样子,让熟悉的场景唤醒你对教育的初心。也别忘了给自己留一点“留白时间”,开学前每天抽1小时做喜欢的事,一杯咖啡、一首音乐、几页书,让心灵在忙碌前得到最后的滋养。

“小而美准备”唤醒教学灵感

不必急于制定“完美的开学计划”,可以从细节入手:准备一份温馨的欢迎板报,写上对学生的问候;给教室里的绿植浇浇水,让课堂多一抹生机;备课时,试着加入一个新的互动游戏,或是一首契合课文的小诗——这些微小的用心,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更能让你在准备的过程中,重新找回教学的乐趣。记住,教育的魅力从来藏在细节里,当你带着热爱去设计每一个瞬间,疲惫就会被成就感取代。

给心灵穿上“情绪防护衣”

开学初期,面对堆积的工作、学生的适应问题,你或许会感到压力陡增。别忘了,你不是“超人”,也需要被关心、被理解。每天结束工作后,花5分钟做“情绪复盘”:今天哪些事让你开心?哪些事让你疲惫?然后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已经做得很好了,明天可以慢慢来。” 也可以和同事们聊聊彼此的状态,教育路上,你们不是孤军奋战,同伴的鼓励,是治愈疲惫的良药。更重要的是,学会“边界感”——下班后,暂时放下工作群,给自己留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因为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亮学生。

 c60dcd1eca8e3431.jpg

致家长:做孩子“心理过渡”的温柔容器

当开学临近,家长或许比孩子更焦虑:担心孩子跟不上进度,担心作息调整不好,担心在学校受委屈……这份“爱之深”,常常化作无形的压力,传递给孩子。孩子的“开学适应不良”往往源于“心理安全感的波动”,家长的情绪稳定与科学引导,是帮助他们建立过渡安全感的关键。不必焦虑于“孩子没收心”,你的从容会成为孩子最好的心理锚点:

 “共同叙事”建立情感联结

心理学中的“叙事疗法”强调,故事的重构能改变情绪体验。每天花10分钟和孩子聊“新学期的小想象”:“你觉得新同桌会喜欢什么游戏?”“如果遇到困难,你想先告诉老师还是爸爸妈妈?”通过对话帮孩子构建积极的开学叙事。

     “观察者”,而非“指挥官”

不必每天追问孩子“作业写完了吗”“暑假计划完成了多少”,试着观察孩子的状态:他是否在主动收拾书包?是否偶尔会提起同学或老师?当孩子表现出对开学的焦虑时,别急着说“这有什么好怕的”,而是蹲下来告诉他:“妈妈/爸爸知道你有点担心,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少一些命令,多一些倾听;少一些比较,多一些鼓励——你的理解,会让孩子更有勇气面对挑战。

“家庭仪式”营造期待感

开学前的周末,不妨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开学准备仪式”:去书店挑选新的文具,让他感受“新学期新开始”的喜悦;一起整理书包,聊聊每个文具的用途;晚上全家一起吃一顿“开学大餐”,说说各自对新学期的期待。这些小小的仪式,会让孩子觉得“开学是一件特别的事”,也会让家庭的温暖,成为他面对新学期的底气。

给孩子“心理安全感”的底气

告诉孩子:“开学后,如果你遇到开心的事,我们一起分享;如果遇到困难,爸爸妈妈永远是你的后盾。” 不必承诺“你一定会考第一名”,而是让他知道:“无论你表现如何,我们都爱你。” 当孩子确信“自己的价值不取决于成绩”,他才能放下“必须优秀”的压力,带着轻松的心态走进校园。同时,也要调整自己的期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新学期的进步,从来不是“跨越式飞奔”,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行。


夏末的风已经带着秋的清爽,吹走了暑气,也吹来了新的希望。让我们带着暑假里积蓄的能量,带着对彼此的理解与期待,在心灵的调适中共赴新学期——那里有知识的星光,有友谊的温暖,有成长的惊喜,更有我们一起书写的,关于热爱与坚持的故事。愿每一颗心,都能在夏末的温柔过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带着从容与热忱,迎接新学期的每一个清晨与黄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龙虎大道北侧 电话:0519-85481453 邮编:203031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掌握最新动态
    微信号:xbqlht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