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劳动课程的深化改革,构筑“家校社一体化”的新劳动教育格局,2024年3月19日上午,常州市小学劳动学科教研活动在线上举行。龙虎塘实验小学全体劳动教师线上观看,受益良多。
一、线上观摩
活动伊始,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的陆茹萍老师和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的鄢志华带来了精彩的两节课《泥蔬果》、《翻盖垃圾桶》。两位教师通过播放指导视频、让学生识读制作说明、互相讨论制作注意点,从而归纳制作要点,帮助学生一步步完成手工制作。在制作的同时,老师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同伴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发展学生的劳动核心素养。
接着,武进区庙桥小学的蒋达琪老师带来讲座《乡村小学“1+x”劳动教育实践》。聚焦于乡村小学,如何践行劳动教育,带来了学校自己的思考和实践经验。
最后,常州市教科院的瞿晓峰主任也在线上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高度肯定了两位上课老师、讲座老师的付出。
二、学习收获
戈舒婷《泥蔬果》评课:这堂劳动学科公开课令人印象深刻,授课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为核心目标,充分展示了其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课程中,老师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尤其是在教授处理陶泥的工具时,既做到了形象生动,又保障了学生在之后活动的操作安全性。此外,本课的评价环节也是亮点,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补充,体现了课堂活动的多元评价系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周洁《翻盖垃圾桶》评课:这节课体现了劳技课程的丰富内涵,劳动技术渗透在教育的点点滴滴中。通过指导孩子们用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来制作翻盖垃圾桶,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环保概念渗透进日常教学。 孩子们自主观看视频,归纳总结制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而不是老师的一言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劳动思维能力。
丁颖《泥蔬果》评课: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高,充分展现了劳动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此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对今后的劳动学科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总之,这是一堂充满亮点和精彩纷呈的劳动学科公开课,值得我深入学习和借鉴。落实提升劳动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大核心素养,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在本次公开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颜云《翻盖垃圾桶》评课:本节劳技课中,教师以具体的任务——做翻盖垃圾桶为载体,以学生的劳动实践为主要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术实践素养。教师通过指导视频的播放、制作说明的阅读,让学生明确了目标,短时高效地掌握方法,后续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规范操作。通过模仿制作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方法,这个环节很实用,体现了劳技课程的丰富内涵,劳技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点滴滴。
杨娟《泥蔬果》评课:老师在这节课中非常注重学生基础。老师能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问题,精选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法的选择上,采用“边讲边实践”的教学方法,分小步走,从培养学生的简单技能开始,虽然步子慢了点,但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也初步形成了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周阳《泥蔬果》评课:1.让学生动手捏陶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捏陶泥的过程中感受陶泥的特点是粘性和可塑造性。接着探究不同工具的使用做出的的造型不同,为后续制作泥蔬果做好铺垫。2.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素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3.这节课也很好的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泥塑艺术的兴趣。
颜银敏《泥蔬果》评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积极引导和帮助孩子们解决遇到的问题。有些孩子在动手操作时遇到了困难,不知道如何搭配水果的颜色和形状。老师鼓励他们多观察和思考,提供一些简单的技巧和方法。在小组合作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得到了提高,在教学中育人。有利于从多元化的角度发展学生,思维得到拓展让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
朱嘉韵《泥果蔬》评课:1.过程中育人,让孩子感受劳动及传统文化的魅力,埋下热爱劳动积极探索的种子。2.活动指导细腻到位,在学生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指导适时明确,语言简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课堂交流方式多样。3.小组活动真实有效,学生经历了小组活动交流到展示的完整过程,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活动经验。4.学习材料及学习方式多样,视频等等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袁丽萍《泥蔬果》评课:课堂伊始,执教老师以直观导入的形式将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和当代瓷器艺术品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出课题“泥蔬果”。接着引导学生比较超轻粘土与陶泥在操作技法上的相似之处,学生在实践搓一个小泥球过程中,总结泥的操作技巧。最后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一盘泥蔬果摆件,通过同学们的展示与评价,内化技巧,提升学生民族自信、爱国情怀与劳动乐趣。
刘静梦《泥果蔬》评课:
一、以学生为主体,劳动教育与个性
在本次劳动学科的公开课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自己动手感受泥的特性,体会泥工工具的特性跟功用,更好地把握体会工具的不同用途。而不是旧课堂式老师“一言堂”的枯燥讲解,这些课程设计大大激发字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还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让每一个学生都被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劳动教育的完美融合
在劳动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并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深化对劳动素养的理解,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次公开课中,教师通过投影互动,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互评、自评,讲解自我理解更感受,再有课件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利用视频直观感受,成功地将信息技术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穹 有互动性的教学环节。
周剑《翻盖垃圾桶》评课:对于本节课,虽然受限于材料,自己不能跟着授课教师动手制作,但是这样的一节手工制作课,还是受益良多。一是培养孩子的动手制作能力,能够安全地使用一些常见的工具,比如老虎钳、尖嘴钳等,这是劳动赋予孩子的生活技能,是学科知识所不能取代的。二是老师先让学生观看指导视频,再看制作说明,最后通过讨论说说注意点,这也是生活中自己购物组装物品的一般步骤,充分让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联系起来。
罗红岩《泥蔬果》评课:
1.落实提升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泥蔬果”这堂课始终以“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核心,环节清晰,以“用泥捏出你喜欢的形状,感受泥的特点”导入,使学生感受到了泥的柔软和可塑性,调动了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接着老师出示了几种泥土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这些工具的本领并且鼓励学生小组展示。
2.以学生为主体,劳动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在后面的捏苹果和创意制作泥蔬果盘环节,同学们更是各显身手,创意十足,细节满满。老师的评价标准明确:造型逼真,技术规范,作品美观,桌面整洁。最后每个小朋友都可以给自己喜欢的作品赠送小红花。老师还鼓励同学们思考如果让泥蔬果变得更美呢,注重孩子们劳动思维的发展。整节课轻松愉快,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收获满满。
赵欧亚《泥蔬果》评课:
1.智慧引领,劳有所获
课堂中特意选用了适合学生用的工具小刀;为了降低学生操作的难度,老师先带领同学们认识工具,再通过示范、演示、及时纠正、指导使用,以此来突破难点。
2.灵活多样,生动有趣。
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次活动运用启发诱导、演示、示范、游戏、操作等教学方法组织教育活动。以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从而使活动达到良好的效果。
本次劳动课展示研讨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互学互享、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劳动课程教研的建设,提升了大家对劳动新课标下课堂的认知,对促进劳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劳动课程教学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摄像、撰稿:各位教师;组合:周剑
![]() ![]() |
Copyright? 2012-2018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龙虎大道北侧 电话:0519-85481453 邮编:203031 苏ICP备10201501号-2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官方微信
![]() 微信扫一扫,掌握最新动态
微信号:xbqlht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