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3月1日,暖意融融日子里,百年诗意龙小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他们因着“气候变化教育”这一研究专题,共同开启了一场学术盛宴。
为持续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开展气候变化教育,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教育策略,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教育之道,积累气候变化教育的中国经验和发展自主知识体系,第二届“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开展气候变化教育”研讨会暨2024龙虎塘街道“小神龙淘宝节”学生寒假生活成果集市在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拉开了帷幕。
本次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教育局、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办事处、天合富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家委会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联盟、全国代际学习研究联盟、新北区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育室共同主办。
本次研讨会有幸邀请到中国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教育室主任祝真旭、中国家校协同专委会原理事长程锦慧、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家成、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主编王湘蓉、《新课程评论》杂志编辑杨志平、常州市生态环境局生态文明建设处处长高瑾、常州市新北区教育局副局长杨仁元、常州市新北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丁洪泽、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办事处主任蒋如山、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光伏产业园区办副主任朱益民、新北区龙虎塘街道行政审批局局长高英、天合富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何瑞韫。本领域相关专家、领导、校长、教师、家长、社区工作者代表共同参与了这场盛宴。
龙虎专场:成果展示异彩纷呈
这一场盛会在赵欧亚老师的主持下温暖开幕。
在这个寒假里,龙虎塘实验小学的龙娃虎妞们继续沿着“安全健康”、“文明实践”、“绿色生态”、“智慧科创”、“书香文化”五条研学线,开展了丰富而精彩的玩伴团活动,在校园策展分享成果。
五年级的小龙娃们慧过绿色生态年,开展了各色玩伴团活动,探寻绿色“新”年味。六年级的龙娃们关注气候变化,携手改变过年庆祝方式,共同为地球降“温”。一份研究报告《烟花里的秘密》展示了孩子们的研学成果。四年级的“龙娃说气候”展示了龙娃们对低碳环保的理解和践行,新颖的形式让与会嘉宾眼前一亮。
龙娃们精彩的展示后,龙虎塘实验小学陈亚兰副校长以《校家社协同开展气候变化教育之“学校”力量》为主题作了专题汇报。陈校长回溯了学校开展气候变化教育的历程,紧接着陈校长盘点了气候教育过程中所体现的学校力量,最后立足课程建设力和成果形成力两个角度对学校气候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了阐述。
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林燕群主任作了专题汇报《气候变化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路径探索》。林主任立足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分享了学校的气候教育实践。学校将气候变化教育融入“少年硅谷”、“少儿玩伴”特色项目之中,整合资源,联合“导师”,融通时空,开发气候变化教育校本化内容,建立气候变化教育基地,构建气候变化教育校本化实施模型。
友校分享:求同存异携手并进
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王燕校长以《变化的气候,生长的场馆》为题,介绍了学校“气候变化探索馆”的建设过程。学校少年科学院利用寒假,围绕“气候变化与人类生活”这一主题,发动学生开展了“亲子寻访记”“宣传策划团”“藏品征集令”等十大行动。家校社协同参与场馆的建设,学生投身科学的海洋,探索气候变化的奥秘,实现校内外气候变化教育的“双向奔赴”。
常州经开区小学苏琳老师以《跨学科视域下的气候变化研究》为主题进行专题汇报。苏老师从研究基础、实践策略以及后续思考三个方面分享了学校在气候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常州经开区小学将气候教育融入“你好,寒假”活动中,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式探究气候变化问题,全学科卷入,有序推进,探究气候变化之谜,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环保事业助力。
老师们的分享深入浅出,给与会嘉宾带来了思考。变化的气候,也是生长的场馆,气候变化研究不仅可以借助各学科的力量,还可以联合集团之力、家校之力、名企之力、政府之力,做出气候变化教育新行动。
同道分享:亦师亦友各美其美
在自由体验学生寒假生活成果集市后,会议来到了第二议程——全国各地项目学校专题成果交流。本环节共有10位嘉宾进行成果分享。这一环节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学生发展中心潘虹主任的主持下有序开展。
上海市金山区前京小学的钱欢欣校长以《“骑”乐无穷——融合育人视野下的项目化学习探索》为例,探讨在“项目式学习”中推进气候变化教育的策略。钱校长强调理念和课程的重要性,并阐述选择“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原因和方法,最后从典型示范到整体推进优化形成项目链,展示了该项目的精彩内容和浓郁特色。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第五附属学校的黄婕老师围绕《气候变化教育背景下的零碳校园建设》作主题分享。黄老师分享了华师五附零碳校园建设的实践过程,为学生提供绿色、健康的学习环境,以学校的节能减排示范效应,助推社会其他领域的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研究,极具借鉴价值。
上海浦东新区新场实验中学的施一凡老师分享了《基于具身实践的“气候变化教育”学习新样态探索——以“船舶设计研究院”的研学实践活动为例》。施老师分享了学校挖掘“船舶设计研究院”这一校外资源,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气候变化教育的研学实践活动,给与会嘉宾留下深刻印象。
三位老师的发言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教育室主任祝真旭在2023年常州市生态文明教育研讨交流会上的讲话内容高度一致。第二次来到龙虎塘实验小学的祝主任在参与活动,倾听了三位嘉宾的报告后,上台进行专家点评。他强调了气候变化教育的重要作用,肯定了本此研讨会议题的价值。祝主任提出未来的气候教育应和学校课程有更多的关联,不断加强气候教育的实践,并做好气候教育的成果展示,发挥其重要的辐射作用,一起讲好中国生态教育的故事。
浙江省武义熟溪小学蓝美琴老师为大家分享了《“银芽气候课堂”的学习路径设计与实施》。蓝老师聚焦“代际共学”的推进进行分享。银芽气候课堂通过代际共学与交流,提升气候素养,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知识相结合,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来自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的程育艳老师作了主题为《巧学・慧用・智创——信息科技视角下的气候变化教育融合》的汇报。程老师分享了明强小学基于信息科技学科,探索巧学、慧用、智创三条路径的实践历程,提供了气候变化教育与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样本。
上海市金山区前京小学的孙娟老师分享了《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促进低碳生活的实践研究》。孙老师以四年级“居家生活小管家”为例,呈现了在小学数学学科运用项目化学习促进低碳生活的实践研究成果。
来自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心小学的董剑梅老师分享的主题是《“节”我所能 “电”亮未来》。董老师以“如何设计一份家庭节约用电倡议书?”为驱动问题,生活化、科学化地推进“节电”,“熄灯一小时”和节电倡议等活动,呼吁着更多人关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
浙江省武义武阳中学的周晓娟老师围绕《访气象谚语 探气候变迁》进行主题分享。周老师分享了学校利用本土气象谚语这一资源开展“气候变化教育进校园”活动的实践探索,通过科普、倡议、策划、探访、谚语考证项目化研究性学习、研究成果交流、反思重建等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建构对气象知识的认识。
上海闵行区江川绿色光年环保服务中心的倪欢理事长作了主题为《家庭和社区推动的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气候变化教育案例》的分享。倪理事长分享了成果丰富的PBL研究课题,具有可贵的首创性,真实地为学校、企业和社区应对气候变化赋能。
东营职业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周星三院长压轴上场,作了主题是《职业教育赋能气候变化教育实践探索》的交流。周院长立足东营市的现状分享了学校的实践。东营职业学院依托文旅康养专业群,打造了围绕气候变化教育为主题的研学课程和线路,发挥了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一个个独特又丰富的研究,给未来的气候变化教育以无限的启发和足够的自信。
联盟成立:对话专家行向未来
第三个议程在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陈亚兰副校长的主持下拉开了帷幕。
在寒假初期,龙虎塘实小与天合富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北区生态环境局、新北区护航劳动实践指导中心、全国家委会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联盟联合举办了“龙龘龘富家杯”科创画比赛,收到了学生作品70余份。天合富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何瑞韫上台宣读了获奖名单。八位获奖代表上台领奖,新北区龙虎塘街道行政审批局局长高英、新北区护航劳动实践指导中心主任张振东为他们颁发证书,并颁发天合富家赞助的奖品。
“气候变化教育特别项目”成立至今,更多学生、家庭和社会成员都卷入了进来,李家成教授引领团队编制了《气候变化教育指导纲要》。李家成院长介绍了这本书成书过程和主要内容,这本书既是前期努力成果的凝聚,也是后期再次出发的起点。
紧接着,新北区教育局副局长杨仁元、新北区龙虎塘街道光伏产业园区办主任朱益民、龙虎塘实验小学校长顾惠芬、上海罗阳中学查建生校长、东营市胜利孤岛一小赵嫔婷校长、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朱丽娜老师、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陈才英老师上台,共同按下启动键,伴随着现场热烈的掌声,全国气候变化教育研究联盟正式成立。
研讨会最后,各位专家领导上台对本次活动做点评。家校协同专委会原理事长程锦慧观摩了研讨会后深受震撼,她肯定了各校在校家社活动设计上的匠心独运,认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学校活动越来越出色。同时,程理事长也肯定了校企联合的活动新模式,认为这一举措能助力学校教育活动更加丰富,能在家校社合作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程理事长还点赞了龙小的家校社工作的高质,期待在后期的工作中,资源能更丰富、主题也能更多元。
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主编王湘蓉高度肯定了这一教育主题的实践价值和创新意义。王主编认为气候变化教育初步构建了开放的家校社协同参与的体系,建立了融合国家课程体系的实施机制,并且从知识、理解等多方面实现了实践创新。同时她还指出后续气候变化教育应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建立工作机制,也要发挥学校的基础性作用,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力争将气候变化教育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价值观。
《新课程评论》杂志编辑杨志平肯定了气候变化教育主题丰富的内涵,认为今天的研讨会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所有的分享都体现出浓浓的研究力、行动力和反思力,充分体现了研究的品格和深度。老师们思路清晰、路径明确,参与学校全程卷入、融于日常,她认为这一项研究具有凝聚力、感染力和持续生长力,期待这项研究能有更好的未来。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家成教授压轴上场进行点评。李教授高度赞扬本次研讨会聚合全国志同道合的伙伴,不到一年的时间走过了三个阶段,“想到了也做到了”,是了不起的创举。李教授希望所有伙伴在后续研究中能够形成更多案例,创造更多成果,他也希望每个地区能够开展更具个性化的活动,形成更具个性化的研究成果,他更希望这一项研究能更加融通,能有更大的平台供老师交流对话,争取“想到了一起努力做到”。最后,李教授也对明天即将到来的交流讨论表达了期待。
跨学科、体验式教学、技术+……一场有关气候变化的研讨盛会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让我们在联盟的互学共进、纲要的理性支撑、领导的全力支持、专家的精心扶持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地球生命绿的长久可爱!
(撰稿:刘凤娇 审核:陈亚兰)
![]() ![]() |
Copyright? 2012-2018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龙虎大道北侧 电话:0519-85481453 邮编:203031 苏ICP备10201501号-2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官方微信
![]() 微信扫一扫,掌握最新动态
微信号:xbqlht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