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我们惊喜的迎来了瑞雪,12月28日我们又欢欣鼓舞的迎来了本年度最后一次的新北区小学科学学科基地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由三井实验小学典雅校区承办。我们学校全体科学老师都参与了这次活动。本次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由三井实验小学周苏妍老师主持。
首先是蒋何菲老师执教《撬起重物的窍门》。课堂伊始,蒋老师告诉学生某只罐子里藏了一份礼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让学生通过徒手开罐子的方式初步体验了杠杆。蒋老师以此为出发点,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准备了充分、合理的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实验记录单,进而由学生总结得出了杠杆分为省力的、费力的、不省力不费力的,以及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费力杠杆的原因。最后蒋老师以阿基米德的名言“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作为结尾询问学生,这是否真的可行?其中,有学生的回答是:“首先要找到这个支点。”也成为了本节课的一个闪光点。
接下来是徐闵圆老师执教《斜坡的启示》。徐老师在整节课中尤其注重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性和真实性。在导入环节出示了一幅图片,图中的小推车上摆满了科学课所需的材料盒,徐老师询问学生,如何将物品一次性都搬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的回答,徐老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斜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斜面的意义所在。同时在后面展示弯弯曲曲的斜坡和陡坡哪个更省力的过程中,用展开的绳子来显示哪个坡的距离更长的方式让人不禁眼前一亮,非常的直观、生动、形象、有趣,赢得了满堂彩。
第二个环节是讲座分享。三井实验小学的韩青老师和蒋燕芬老师分别带来了精彩绝伦且贴近学校、教师、学生实际的分享。
韩青老师分享的是《基于求原课程,培养科学思维》。韩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一是求原内涵解析。求源教育是回归儿童本原的教育,是回归知识本原的教育,是回归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我校在打造求原教育文化的过程中,提出了“回归教育本原,培养求原人格的”办学理念。求原课堂是从儿童视角出发,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和天性,关注儿童的认知状态及潜能,在民主、活泼的氛围中去探究、去解惑、去发现。二是科学思维的内涵;三是在求原课堂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策略。
蒋燕芬老师分享的是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有效衔接——以《斜坡的启示》和《撬起重物的窍门》为例。蒋老师谈了小初衔接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初中物理课程是自然科学课程的一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通过中学物理教材和小学科学教材对比发现,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大部门内容,在小学科学教材中都有所涉及。两者前后如果有效衔接,可以构建一个科学的、完整的教学体系,提高小学科学、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升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发展得到完美的过渡。
第三个环节是课例剖析。河海实验小学杨文若、飞龙实验小学李红静、新桥实验小学的陆露老师、三井实验小学的陈国强副校长就蒋何菲老师与徐闵圆老师所执教的课进行了评课议课。
杨文若老师从生活性、逻辑性、实践性、思想性四个方面进行了评价。
1、生活性。两位老师的教学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最后又回归到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2、逻辑性。两节课知识的结构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逻辑。教学从生活中入手,到分解任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并在难点处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概念,助力学生的实验探究。
3、实践性。学生全程参与了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展现了良好的素质,并及时细致的进行了点评指导。
4、思想性。在整个的实验结论呈现的过程中,实验结果呈现在电脑和黑板上,使得学生能从整体去分析对比数据,深度学习,寻找规律,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三井的特色,求原课程的理念的落地和实施。
建议:展示实验结果时使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希沃白板、拍照)会让后面的学生看得更加的清楚。
李红静老师就《撬起重物的窍门》进行了评价。
二年级下册有《打开工具箱》这节课,本节课是对它的一个延伸。同时,本节课为后续学习轮轴、滑轮这样的简单机械奠定了基础。
蒋老师设置的开罐子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徒手和借助工具时打开罐子的难易程度不同,从而直观的感受、发现使用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蒋老师通过递进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模型,借助抽象的平衡尺探究杠杆平衡的规律。用图示法帮助学生呈现实验结果,并于后期让学生进行分类与总结,找出省力杠杆与费力杠杆的特征,在课的最后还抓住契机,融入科技资料,帮助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其科学思维。
建议:在分类环节,如果图示结果可以跟随分类结果进行移动就更完美了。
陆露老师就《斜坡的启示》进行了评价。
首先徐老师是通过生活中要用到的斜面的场景对斜面的概念进行了一个初步建构,接着引导学生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发现斜面的省力效果是不同的。那么省力的原因是什么呢?很自然而然的就开始了一个后续的研究。
徐老师还对所用到的实验材料进行了优化。将记录单与实验材料的木板结合在一起,用划线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改变长度来改变斜面的坡度,使学生对于如何去改变斜面的坡度,和为什么要改变斜面的坡度的理解不再浮于表面。更令人惊艳的是,把那两根线从山路上拉出来的过程,帮助学生把难以转换的模型转换成斜面,深化了学生对斜面的认识。那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经历了测量、比较、分析,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迭代,并深化了认识。
评课议课的最后,三井实验小学陈国强副校长进行了点评。
陈校对教研员李志军老师给予的机会,对所有在座老师的支持与参与,对以上三位老师为课堂提出的非常的好的建议和想法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第四个环节是活动总结,由教研员李志军老师进行了总结、引领、指导。
教研员李志军老师对三位评课议课的老师表达了感谢,对评课议课老师们的畅所欲言表达了支持,对陈国强副校长的理念表达了高度认同,对基地教师成长的迅速与变化进行了表扬。李志军老师总结了以下几点内容。
1、设计课堂的时候,老师们关注儿童的学习经验,充分激活儿童的已有经验。如蒋何菲老师的玩跷跷板,徐闵圆老师使用的小推车。
2、老师们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孩子去撬一撬罐子,让孩子去挂钩码,让孩子去做一做斜坡的实验,拒绝了惰性知识的产生。
3、课堂中老师们注重了逻辑性,环环相扣,不仅体现了知识的结构,也讲了研究知识的方法结构。
活动结束后,我们学校科学老师也进行总结。作为科学老师,要一直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同时在课堂、课程、课题三方面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不断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课堂驾驭的能力、实验的指导与聚焦科学思维的把控的能力。
(撰稿:姜云鹏 审核:付蓉)
![]() ![]() |
Copyright? 2012-2018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龙虎大道北侧 电话:0519-85481453 邮编:203031 苏ICP备10201501号-2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官方微信
![]() 微信扫一扫,掌握最新动态
微信号:xbqlht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