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后勤保障>>学校工会>>健康驿站·心花开>>文章内容
如何调节不良情绪的五种方法
录入者: 刘丽娜   文章来源: 原创   点击数: 150   发布时间: 2023-10-07

教师每天都在感受着紧张和压力,这些紧张和压力可能源于实际问题,也可能源于实际问题引发的情绪问题,如何调节不良不良情绪是每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注意认知的调节

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容易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而有些教师在看问题时容易想不开,情绪也陷入低落。其实,换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会使自己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所以只有当我们面对压力和实际问题时做出正确的认知,然后平息、解决好实际问题所引发的情绪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缓和不良情绪的进一步恶化。

注意行为调节

不良情绪已经发生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加以调控,这属于反应调节。也许这些行为是琐碎的,但却是获得良好情绪的有效途径。例如,参加文体活动改变面部表情,对自己微笑改变行走姿势,抬头挺胸,昂首阔步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听听音乐整理书桌或衣柜,让一切井井有条找个朋友尽情地倾诉散散步做做深呼吸计划一次远行等等。这些行为能宣泄情绪,或转移注意,或产生积极暗示。经常运用,能增强自我对情绪的调控能力。久而久之,它们就会成为个体的反应机制。

注意语言的调节

当你自言自语或与其他人谈话时,应使用情绪冷静的语言,尤其是当你处在那些有可能使情绪不良化的情境时,更应该如此。要尽可能的避免使用唐突的、消极的、极具情绪色彩的语言,因为它们很容易激怒你的交谈对象,再一次引起新的矛盾和压力。同时言语的不准确也会导致我们的错误思维。然而语言影响着思维,思维也影响着语言,思维和语言共同影响着情绪和行为。比如:当我们描述一个棘手的问题时,如果你没有特殊的目的的话,尽量不要用可怕的,而是用困难的来代替。

注意思维方式的调节

当问题发生时,当矛盾激化时,人们的思维会习惯的对发生的事情进行过滤,然而很多人只会关注一面,比如事物的消极面。结果,大脑被消极的事情充斥着,用偏激的眼光看周围的一切。关注事物的消极面可以使自己保持警觉,但是如果走向极端,可能会使自己寝食不安,最终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崩溃。这就是心理学家阿伦贝克提出的习惯化思维。许多习惯化思维是非理性的,所以当我们面对不良情绪情境时,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从而努力发现自己是否产生了思维错误。如果没有证据支持某一个具体思维的正确性,就应该提醒自己,那种想法是错误的。

注意心理的调节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诚然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复杂的,不如人意的事随时都有可能遇到。有些人在失意面前悲观、懊悔,而有些人却能够处理得当,泰然处之。关键还是一个人在主观上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如果我们能够一心献身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做到遇困难时坚韧不拔、对待他人宽厚仁慈、对待名利不斤斤计较、对待挫折不悲观丧气,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就能时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当然,要做到性格开朗,泰然处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凡事都能想开一点,我们就一定可以做到乐观向上,泰然处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2-2018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龙虎大道北侧 电话:0519-85481453 邮编:203031 苏ICP备10201501号-2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掌握最新动态
    微信号:xbqlht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