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阴阴夏木啭黄鹂。 7月3日上午,由龙虎塘实验小学、龙虎塘行政审批局和常州老年大学三方合作的第三期“隔代共学互学大学堂”的绘本阅读班迎来了第二堂课。本次课堂依旧围绕“亲情”主题进行,公益阅读导师为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教为不教”思想下“隔代互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的核心成员王荧老师,她给祖孙们带来的故事是《我的爸爸是焦尼》。
《我的爸爸叫焦尼》是一段非常温馨感人的故事,主人公狄姆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不能经常见到爸爸,但是只要能和爸爸在一起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也许生活不能事事如意时时顺心,也许在希望和实现希望之间,总会有阻滞,只要拥有爱只要沉着不退缩,就会有勇气、有力量、有安全感。
一、 谈话导入开启美好故事
生活中我们常常想到的是母亲、母爱,王老师一开始就引导孩子谈话:生活中,你最喜欢和爸爸一起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呢?无痕、巧妙的引导让孩子们一下子在脑海里回忆与父亲的暖心画面,激发他们的生活经验,去感受父亲的爱,从而更好地投入美好故事的共读。
随后,王老师引出本次共读的书目,并教给祖孙们初读绘本的方法,可以从绘本的封面、封底、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关键信息来了解绘本的基本信息。在了解了绘本的基本信息后,王老师引导孩子观察绘本的图片,引出故事的两个主人公——爸爸焦尼和儿子狄姆。
二、图文结合深情共读故事
这是一本少有的描写离异家庭题材的图书,它把离异这样一件消极的生活事件描绘得细腻感人、充满希望,虽然有着淡淡的忧伤,但是主旋律是暖暖的亲情。
共读环节,王老师首先从小主人公狄姆入手,引导学生猜测他一个人在车站做什么,让孩子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随后,王老师引导孩子关注插图中的细节,从而引导关注两位主人公的心情,始终让全场听课的祖孙们在暖暖的温情中共读故事。共读环节中,王老师采用祖孙互读、师生互读、看视频读等多种方式,读完了让人感动的故事。
三、前后关联关注细节表达
读完故事后,王老师又巧妙地以“寻找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这一问题,组织全体读者前后再去关联与思考,最终抓住“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这个反复出现的线索句,关注整本绘本表达的细节之处。通过品读,孩子们既从孩子嘴里的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对爸爸浓浓的喜爱之情,也能从爸爸微小的表情、动作与简短的话语中感受到爸爸对孩子无言的关爱。
课堂的最后,王老师从整本绘本的色彩、道具的选择和图形的变化,引导孩子发现绘本的细节之美,并引导学生猜测最后的圆的意义,孩子们说出“圆满”“团圆”,也正是对这本绘本最独特的理解。
这本书用彩色铅笔绘成,人物的表情描绘得细腻、真实,整个画风非常淡雅,能够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王老师也紧紧抓住这点,课堂上,充分引导祖孙们细心观察画面、大胆讲述、合理猜测,充分调动了一老一小读者们的祖孙共读的积极性、参与性,为他们开启了一次精彩的共读之旅。
撰稿:夏虹;摄影:夏虹;审核:丁小明
![]() ![]() |
Copyright? 2012-2018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龙虎大道北侧 电话:0519-85481453 邮编:203031 苏ICP备10201501号-2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官方微信
![]() 微信扫一扫,掌握最新动态
微信号:xbqlht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