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循着农谚的智慧,4月21日,谷雨后的第一天上午,龙虎塘实验小学的骨干班主任们围绕“‘植’此青绿有方,绿色生态共育”主题,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骨干班主任成长营研究活动暨第四次新基础教育班队研究日活动。本次活动由成长营领衔人学生发展处潘虹主任全程主持,分三个环节有序推进。
一、课堂研究
“植”此青绿 小葵花在行动
课堂研究环节,首先由四1班的班主任符珊珊带领着学生们一起展示了一节玩伴团预指导课《“植”此青绿,小葵花在行动》。本次预指导课基于四年级特色活动“半亩花田”的打造。居家期间,四1班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种植体验,并策划了种植活动的思维导图。课堂上,学生们分“实地考察队”“种子选手队”“播种幸福队”,以环环相扣的方式,依次汇报了策划论证后的成果。符老师在过程中重视方法的指导,“百闻不如一见,实地考察明方向”“根据习性选择最优,因地制宜更科学”“种植还需多学习,多方资源齐汇集”“分工协助,亲力亲为”,每个活动过程都有介入与提升。符老师还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本次活动中的所得迁移运用到学习生活的其他方面,从花田种植开始培养守护绿水青山的环保意识。整节课目标聚焦,环节清晰,推进感强,即体现了年级活动特色,也彰显了班级的独特性。
课堂展示结束,符老师从设计思路到指导反思,进行说课。骨干老师们也以年级组为单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随后,各年级依次从“亮点”和“建议”两方面对本堂课进行评议,旨在扎实真实地进行互学共研。有的班主任认为这节课结合“绿”的关键词,活动过程分工明确,准备清晰,学生们是真正做到了“学方法,用方法”;有的班主任认为这堂课将学校研究内容和社会、国家的倡导相结合,是一堂非常有教育意义的课堂,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的班主任从实践性、趣味性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番头脑风暴过后,潘主任从目标定位、呈现形式和价值提升三方面,对本堂课给出了重建建议,一番细致明确的讲评让所有的骨干班主任们都受益良多。潘主任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强调了班队研究的重要性,也希望骨干班主任们带着研究的态度进行班级建设,找到教育的幸福。
二、研究分享
《绿色发展携童心,生态文明共创享》
今年,是龙小的”绿色生态年”,每个年级都将绿色生态融于年级特色活动之中。徐晨璐老师以《绿色发展携童心,生态文明共创享》为主题,代表三年级组分享了将“安全健康”与绿色生态整合的玩伴团活动研究。徐老师结合本年级开展的序列活动,例举“指尖文明”“光盘我能行”“云上小水滴”等典型玩伴团活动,深入浅出地呈现了每个玩伴团台前幕后的故事,同时也将实践研究中的经验与心得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引发其他年级骨干班主任的思索。
三、项目推进
《绿宝“码”上到》
龙小的“国际生态校”创建工作已经进入第二阶段,需要全员行动力。潘主任利用研究日解读了国际生态学校第二阶段行动计划——《绿宝“码”上到》。在这个阶段,学校提供了“多样植物角”“缤纷小菜园”“有氧生态林”三大研究内容,每个内容由两个年级组进行具体研究。潘主任从实施时间、行动事项、成果收集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说明,让骨干班主任们对后期的行动做到心中有数,研究有向。
为了让每一次研究活动都做到有得有痕,潘主任鼓励班主任们在成长营的群里分享活动感悟与收获,班主任们积极响应,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绿色生态,关系着我们的未来。绿色生态教育应该融于每个学生的成长之中。龙小借着“国际生态校”创建的东风,争做绿色生态的践行者、推动者,以“植”此青绿有方为起点,开启绿色生态共育的新征程。
(撰稿/摄影:徐娴 审核:潘虹)
![]() ![]() |
Copyright? 2012-2018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龙虎大道北侧 电话:0519-85481453 邮编:203031 苏ICP备10201501号-2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官方微信
![]() 微信扫一扫,掌握最新动态
微信号:xbqlht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