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又到一年冬至到,迎着冬日的暖阳,2021年12月16日,龙虎塘实验小学骨干班主任成长营第四次活动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新基础教育班队研究日第七次活动如期开展。本次活动以“文明实践玩中学,预指导课绽精彩”为研究主题,在主题项目领衔人、学生发展中心潘虹主任的主持下,有序推进。(插入图片1)
课堂展示
节气微课:蒲公英研学“冬至”
课堂展示环节,首先由杨新艳老师和五8蒲公英中队的孩子们分享了《蒲公英研学“冬至”》的精彩过程。娃哈哈、热腾腾、消消乐、绿油油四个小队的队员从挂饰里的“冬至”到饺子里的“冬至”,从“消寒”里的“冬至”再到树衣里的“冬至”,分别进行了研学成果汇报。这堂节气微课挖掘了节气中的育人的价值,也带来了驱散冬寒的智慧,温暖地拉开了研究活动的序幕。(插入图片2-5)
预指导课:争做社区“小先生”
接着,刘亚妮老师与一8班的小萌娃展示了一节“文明实践”主题下的玩伴团活动预指导课——《争做社区“小先生”,赋能治理新内涵》。伴着前期玩伴团策划和论证的回顾短片,“楼道堆物拜拜团”、“我爱社区老宝贝”、“社区最靓清道夫”和“小小疫苗宣传员”的四组“小先生”依次上台,结合思维导图介绍玩伴团具体内容。四个玩伴团各有侧重,刘老师围绕沟通、劝说、宣传和合作四个能力提升点,通过两场模拟剧场和一次头脑风暴,组织小萌娃们深入情境,学习完善方案的方法。学方法是为了用方法,在自由讨论环节,小萌娃们现学现用,将方法融入玩伴团当中,为后续实践奠基了更扎实的基础。本堂指导课,刘老师还把文明治理和队前教育相结合,采取了团团PK获得入队通关卡的方式来激励小萌们积极参与,为了早日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做好充分的准备。(插入图片6-13)
头脑风暴
预指导课共探讨
课堂展示观摩结束后,成长营的班主任们移步至会议室,从评课入手,针对预指导课型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两位执教的班主任先进行了说课,杨老师结合班级已经开展了一学期的节气课堂,分享了她对节气育人的独特思考。刘老师具体谈了活动主题的诞生和策划的过程,并提出了两点困惑:一是低年级的班队课要如何更童趣,二是预指导课的框架和流程该如何把控。两位班主任的说课内容又一次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每个年级先展开了组内交流,以两节班队课为研究对象,各抒己见,碰撞出来许多智慧的火花。(插入图片14-18,27)
三四六年级针对《蒲公英研学“冬至”》展开点评。对杨老师的这节班队课,三四六年级都给出了高度的肯定,表示杨老师的这堂课可以看出功在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的活动和成长,值得学习。活动主题结合节气,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活动形式多样。杨老师的这堂课是学科融通思维下的主题项目班本化研究实施,给其他班级打造特色中队提供了学习的方向。
一二五年级则对《争做社区“小先生”,赋能治理新内涵》谈了自己的想法。一年级岳仁雯老师评刘老师这堂课能借助情境,亲近生活,融通育人。通过利用小段情境表演还原现场,让学生有代入感,从而引发真切感受。老师能从学生发言中提炼出成人、成事的价值观。二年级万杨老师评价这堂课主题的创设有思考,激励措施有效,模拟剧场有指导。五年级吴婷婷老师认为本课选题贴合学生生活实际,活动展示方式丰富,借助家校力量,以社区作为活动阵地,家校社协同育人。(插入图片19-24)
潘主任总结了大家观点,并对预指导课型进行专业的指导与引领。她首先指出杨新艳老师节气微课为我们打造主题项目研究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班主任可以从本学科出发,在学科融通找到班本化实施的路径去系列推进,深入研究。接着,她对刘亚妮老师的预指导课给予了的高度肯定,她表示这堂课证明了一二年级也可以上指导课,而且可以上的很出彩。这里面不仅有学生争当“小先生”的智慧,也体现了刘老师作为“大先生”的智慧。刘老师站在学生立场去思考,在学生接受能力的范围内,在学生的兴趣点上去进行指导。低年级就应该这样小步走,持续走,这样的指导能促成学生策划和组织能力的不断提升。潘主任也指出虽然四个玩伴团内容有一点交叉,但刘老师能顺着学生的想法,切实帮助学生朝着侧重的方面去完善,给予学生实践的真方法,这就是班主任在预指导课上所体现的价值。最后潘主任表示,希望各个年级都能基于学情,有针对性地开展玩伴团活动,让学校的玩伴团品牌项目落到实处,助力学生成长。(插入图片25)
他山之石
文明实践暖成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帮助一年级和五年级的骨干班主任明晰“文明实践”的主题内涵与研究价值,发散研究思维,寻找研究路径,刘皎老师在活动前进行了专题学习与梳理,并围绕“文明实践暖成长”这一主题进行了微讲座,分享活动案例,总结经验。刘老师从文明实践的定义、健全实践机制、分享活动案例、五年级特色活动、总结经验这五方面展开分享。刘老师指出文明实践包含“传播”和“实践”两个方面,“传播”就是思想文化传播,“实践” 就是文明行为践习。她提出文明实践要扎根基层线,融入干部群众和师生日常生活。实践活动要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要与家长建立亲密信赖关系培育情感基础。接着刘老师结合天凝小学开展的“‘六一’让文明先行”和学校五年级的特色活动展开了活动策划的分享。刘老师认为: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模式,创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文明实践内涵,努力拓展文明实践外延。(插入图片26)
研究日活动结束,每一位成长营的班主任们都及时地写下自己的活动感悟与收获。
王波:
杨老师课堂之收获:课堂内容来于平时。可见杨老师平时班队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意义深远。课堂内容显才华。学生们在杨老师的指引下找“冬至”悟“冬至”。有的同学在诗词里找;有的同学在画中找,有的同学在写中找。画画、写字都需要功底,可见杨老师班级的学生有才。走进课堂、走进生活,让人感受到温暖。在视频中,我看到这样一幕:杨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画画、一起裁剪,师生关系融洽,给人温暖。
刘老师课堂之收获:在刘老师的课堂看到了一年级的 “小先生”。他们用童真的语言表述着他们在自己生活中的发现。家长们也积极参与,为孩子们指定了清晰的思维导图。当然最主要的是有一个爱学生、为学生的“大先生”,即刘老师。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能够从学生角度设计课程、制定目标,不断反思。她的课堂也是我们后期班队课或者玩伴团的一个模板。她的板书也清晰的呈现了活动的流程和达成的目的。她的激励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潘主任点评之收获:
玩伴团活动和班队课主题的来源:学生之兴趣,老师之所长。
玩伴团活动和班队课的意义:学生角度,提高学生沟通、理解、倾听的能力;家长角度,家长积极参与,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和孩子;社会角度,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能力、有机会反哺社会。
玩伴团活动和班队课的落脚点:“实”,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最终又回归学生生活,“实”而后才有“华”。
岳仁雯:
今天从杨老师和刘老师的课堂我感受到了“生活”。学习本就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两位老师的课堂都贴近生活,让孩子们感受身边的事物存在的巨大学问让孩子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传统美德的渗透。生活知识的学习也不单单是老师给予的资料,而是让孩子们自己用眼睛去发现,切身体会,切身感受。其实课堂就应该这样,源于生活,渗入生活,学会生活,共享生活。
反观低年级的预指导课其实也可以实现,虽然老师在前期可能会好耗费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孩子的表演与感受能力大大出乎老师的预料,虽然可能只局限在表面的理解,但对于低年段的孩子来说已经足够了。孩子的“是非观”“价值观”也能得到培养。
刘皎:
刘老师执教的《争做社区“小先生”》设计巧妙,课前的备课、预设都非常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中,老师指导有章法,教育学生学会沟通、劝说、交流,这样的指导有针对性、可行性,易于操作。老师设计的板书清晰明确,充分体现预指导课的特征。玩伴团活动借助老师和家长的力量,以社区为活动阵地,家校社协同育人,实现三全育人合力,同心同向,互融互通。
季静燕:
杨老师的班会课有长程的设计,以节气为主题,开展序列研究。本次“冬至”节气主题班会,与多学科相融合。为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节日的内涵,班会课上老师们通过各种形式让同学们了解了冬至地理意义,气候特征,冬至节日的由来与传说,传统饮食等有关知识。这样一堂日常班队,同学们加深了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的了解,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我以后的日常班队有了很好的指引。
万杨:
刘老师的课堂体现了三个有:一个是激励措施有效,她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学情,以玩伴团PK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整个课堂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其中。二是主题创设有思考,刘老师在广泛读书时抓住“小先生”这一词,把把理论化为实践,在整节课的设计思路上都能体现“小先生”的深远内涵。利用学生的向师性,结合年级节点入队仪式开展活动。三是模拟情境有呈现,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资源提供指导,达成预指导课的目标预设。
周丹:
杨老师的课体现了序列性。前期学生们已经共同走过秋分、大雪等节气,通过对“蒲公英大雪课堂”的回顾,学生对活动开展的流程及方法很熟悉。在前有知识的铺垫下,同学们一起走进本次活动的中心内容——“冬至”节气。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不同的小队。在队长的组织下,每个小队自行分工查阅相关知识,汇总内容,进行实践活动,最后在课上进行分享。可以看出杨老师前期对孩子进行了充分的方法指导,通过经验的积累,孩子才能在活动中做到有序有效,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主体性。
孙萌萌:
预指导课学习感悟:
刘老师的课堂给人的感觉是版块清晰、过程流畅,选题切入点非常实际,符合低年段学生所处的教学模式。刘老师善于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乐趣。整节课学生展示的形式丰富多样,趣味性高,总结评价非常及时,体现了很强的育人价值。
对于预指导课,潘主任也给予了高位引领,首先潘主任肯定了刘老师的课堂为我们各位班主任在打造自己班级的主题研究中作了很好的示范,其次指导我们可以利用学科和班队的整合融通,在融通中打造属于自己班级的特色文化。最后点明主题研究的方向要贴近生活,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点或者班主任本身擅长的专业方向去打造,做出属于自己的班本化特色。
骨干班主任成长营在浓浓的互学共学氛围之中,已经进行了四期,即将面临收官。从第一次接触到玩伴团指导课的茫然,到逐渐明晰四大课型的基本内涵和框架的欣喜,这一路少不了全体骨干班主任的智慧和付出,大家携手用开拓的勇气和研究的精神在探索之路上开出创新之花。我们将继续抱团前行,勇创生,慧指导,和学生一起在玩伴团中绽放生命成长与拔节的光芒。
撰稿:姚丽琳 摄影:姚丽琳 视频:刘凤娇 审核:潘虹
![]() ![]() |
Copyright? 2012-2018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龙虎大道北侧 电话:0519-85481453 邮编:203031 苏ICP备10201501号-2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官方微信
![]() 微信扫一扫,掌握最新动态
微信号:xbqlht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