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诗意龙小>>龙小快讯>>文章内容
诗意教研|“双减”正当时:以读促学,以简驭繁
——龙虎塘实验小学第十六周语文学科研究日活动
录入者: 刘凤娇   文章来源: 原创   点击数: 441   发布时间: 2021-12-16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结合才能事半功倍。为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推动“双减”工作踏实落地,2021年12月15日上午,龙虎塘实验小学语文学科组开展了第十六周学科研究日活动。

  课堂见真章

  一二年级老师齐聚盘龙会议室,青年教师万雨晴老师在仔细研读过《低年级语文这样教》一书后,分享了她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些认识。万老师围绕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环节,具体阐述了依托教学活动让阅读苏醒过来、依托教学策略让阅读活跃起来、依托教学反思让阅读沉淀下来的策略。

  在分享时,万老师还加以具体的教学实例细致地介绍了她学到的让学生提高课堂兴趣的方法,使学生在有限的 40 分钟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言语智慧,获取学习的愉悦情感,以增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学习分享过后,一二年级分教研组进行组内磨课。

  一年级语文组精选了《青蛙写诗》《比尾巴》两首儿童诗。组内全体教师群策群力,拿着三改三论的两篇教案,两两结对,互听互评,形成了浓厚的研究学习的氛围。一年级全体空课教师走进一12班课堂,听完骨干孙春凤老师的第二次《青蛙写诗》磨课后,“金点子”们纷纷为孙老师出谋划策,提出宝贵的评课建议。共听共学,同磨同评,一语团队用勤学善思、踏实肯干的精神,为督导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年级姚炎萍老师勇挑担子,试上《雾在哪里》一课,前期经过组内成员的磨课与试上,教学设计已较为成熟。整堂课姚老师创设了浓厚的教学情境,在着重识字教学的同时不忘句式的训练,让孩子们在这节课上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试上结束后,老师们聚在办公室里针对这节课进行了研讨。无论是教学设计中的大框架、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对话,还是写字教学中的细节,都逐字逐步地推敲,力求更为流畅的教学语言与教学环节。

  要素巧落地

  三四年级语文组老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分享交流,通过分享让彼此的思维火花在这里碰撞。

  首先由四年级陆玉莹老师进行了《关注主要人物、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分享。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陆老师站在学生的视角,总结并呈现了实际教学中学生们把握主旨不明确、表述不精准、内容不连贯等问题,提出了迁移模仿、内容对比、连点成线等对策建议,大家连连点头称赞。针对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不明确,陆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很明确的抓手。

  三年级季静燕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感悟。统编语文三年级课本上有两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和“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有关,这充分体现了语文要素的学习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螺旋式递进的。季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很注重学生对学习的感知和体验,促进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积淀促提质

  六年级语文组的张玉萍老师就教材上册第八单元以《在阅读中亲近鲁迅》为主题,进行了理论分享。本单元为人物主题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单元学习,认识鲁迅、亲近鲁迅,进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阅读鲁迅的作品,真正读懂作品背后的鲁迅。

  张老师从人文主题角度提出了育人教育的路径:鲁迅的文学作品要读一辈子,要有精神积淀的储备,通过阅读拉近与鲁迅时代、思想以及语言上的距离。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阅读单元中的四篇文章,在关键的节点处,正是需要借助这些资料,才能读得懂、读得透。所以张老师又提出,参照原文原著、参阅生平史料、参考名家解读的方法,对这些引用资料进行筛选和甄别后参读,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力。结合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张老师还提出了学习活动设计的要领:1.顺应文体,凸显亮点;2.融通要素,能力进阶;3.融通要素,能力进阶;4.板块呈现,阶梯推进。

  在这样的阅读旅程中,逐渐为更多学生所接受、所敬仰、所学习;人物主题单元的教学,才能完成课程使命和未来期待。

  教无止境,研海无涯。“双减”背景下,教育人齐心协力追求更高效的课堂,龙小语文组迎难而上,不断教研提升,力求为孩子们诗意的人生奠基。路漫漫求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撰稿:万杨、李欣、戴业鸣   摄影:各年级组   审核:刘凤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2-2018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龙虎大道北侧 电话:0519-85481453 邮编:203031 苏ICP备10201501号-2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掌握最新动态
    微信号:xbqlht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