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双减”政策,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到实处,龙虎塘实验小学秉承“朝向幸福的学习,重建教育的诗意”的办学理念,运用多种策略,渗透到各学科的学习中去。我校的特色课程“隔代互学”课堂也毫不落后,为孩子们“双减”后的学校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时值孟冬,微凉的空气氤氲着冬的气息,吹响了冬的序曲,龙虎塘实验小学五(3)班教室里却依旧温暖如春。11月18日和11月23日,河海老年学校的学员们走进五(3)班,和孩子们互学共学,共同开启了一场爱与美的双向奔赴之旅。
篇章一:小小“妈荷”歌中唱,祖孙共学暖洋洋
11月18日,河海老年学校二十余位学员走进五(3)班的音乐课堂,在张馨阳老师的带领下,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了一首沭阳民歌《抓妈荷》。
张老师极富亲和力的语言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了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心。张老师从简单的声调训练开始,把初次见面的大小朋友变成了一支和谐的合唱团。紧接着,张老师借助小道具“妈荷”带领大家边玩边唱边打节奏,又加入了沭阳方言的练唱,把一首简简单单的地方民歌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游戏挑战环节,小朋友们变身小老师,带领大朋友们研究游戏规则,并尝试用歌曲的节奏进行有趣的互动。老年学校的学员还上台表演了怎么抓“妈荷”,引起了同学们的一片惊叹,也给这节特别的音乐课带来了大大的惊喜。
课堂最后,大小朋友们一起合作,用合唱的方式共同演唱了这首《抓妈荷》,悠扬的曲调,和谐的旋律,给这节音乐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给乍寒的冬天带来了无穷的温暖和欢乐。
老年学校的学员们上完这堂课感触颇深,课后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言。
何国林:今天听龙小音乐课,受益匪浅。《抓妈荷》从游戏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然后慢慢引出音乐的主题,从一个故事开始到一段乐曲结束,老师娓娓讲述,让我们大致了解了歌曲的创作由来,这样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让我们记得扎实。因为这首歌曲是使用沭阳方言演唱的,所以张老师要求我们咬字清晰,准确,说这样才能唱出这首歌曲的乡情乡韵。现在看来,隔代互学势在必行,因为很多地方的方言,孩子们都不会说,只有老人会说。感谢音乐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课,也让我们看到了小同学们的智慧,校园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少年强,中国强,少年兴,中国兴!
李志芳:这堂音乐课让我感受很深,现在上课和我们小时候上课大不一样。我们小时候上课是非常死板的,老师唱一句我们跟唱一句。现在学校上课条件好,有钢琴,有音响,有耳麦,有大屏幕,老师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启发式、互动式、游戏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认真,一首歌当堂就学会,而且能背下来唱,太棒了!
殷明欣:今天听了张馨阳老师的一堂音乐课《抓妈荷》,感慨多多!
一、从游戏入手。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玩得开心,学得扎实。
二、抓重点节奏训练入手。35一|65一|6ⅰ一|反复练唱,为学唱整首歌打下基础。
三、课堂教学密度大。从节奏训练,到唱谱,唱词,再到和声训练。整堂课抓住了每一分钟,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这堂音乐课,使我看到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向和动态,更看到了老师上好一堂课的不易!
殷士斌:今天下午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听了张老师执教的一堂五(3)班的音乐课,受益匪浅。想当初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苏北农村学校也曾兼代过音乐课。那时候什么现代媒体都没有,只能让学生跟着唱。今天的音乐课,老师用上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回想那个年代的教学,真是幼稚可笑。本课教材内容是巜抓妈荷》。是以我省沭阳民歌为素材而创作的歌曲。实际上就是抓(扔)沙包。教者一开始就启发学生玩沙包,配上音乐,由学生自主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展示创新能力。然后,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中找到节奏感和旋律,用拍手动作找出强拍和弱拍。最后,在方言演唱时,又作了重点指导,师生同练。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会了《抓妈荷》。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真是乡(城)多喜乐!
许彩萍:本堂音乐课一开始从玩沙包的游戏导入,让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自然地进入课堂,随着《抓妈荷》歌曲的伴奏,让学生自然地、轻松地、愉悦地学习歌曲。由于《抓妈荷》是一首沭阳歌曲,老师让学生试着用方言演唱。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合作学习演唱的方式,在实践中有效开发了个体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冲动。这节课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老师教学的技巧、亲切的语言,让学生时时保持着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为张老师点赞!
乔瑞君:今天下午听了龙虎塘实验小学张馨阳老师的《抓妈荷》音乐课,感觉挺有意思!没想到音乐课还可以从游戏开始,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提上来了,这游戏我们小时候也曾玩过,但从来没配过音乐来玩,把我们这些爷爷奶奶们的眼球也吸引住了,仿佛把我们带回了童年时代,学生们活泼可爱,聪明睿智,对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都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歌声从标准国语到地方方言,从童声到成人声,从低声到高声,从领唱到混声唱,从组合唱到齐声合唱,一浪更比一浪高。最后在一片悠扬的歌声中结束了今天非同一般的音乐课!
周和娣:今天下午我们兴致勃勃地参加了龙小老师上的音乐课“抓妈荷”,一下子使我们又回到了小时候的童年时代!音乐老师运用了“抓妈荷”的主题故事,以沭阳地区的方言歌谣引领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有趣的故事,优美的旋律,大大促使了小朋友的想像力和创新力!一堂既生动又活跃的音乐课让小朋友和我们老年朋友都受益匪浅,启发很大。从一个故事导入到整个课程圆满完成,行云流水一般,非常自然流畅!深感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高明!小朋友们创新“抓妈荷”的智慧大大超越了我们老年朋友的想象!在此,双手为龙小的老师和同学点个赞!你们真棒!
篇章二:一招一式刚柔并济,一老一少悦享互学
11月25日,河海老年学校的学员们再次走进五(3)班,不同的是,这一次,小龙娃们变成了小徒弟,跟着老年学校的爷爷奶奶学习24式太极拳。
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瞧,温暖的日光下,小龙娃们正挺直身板,认真听讲呢!队伍正前面,站着的是精神矍铄的太极师傅。老年学校的学员们为全体同学示范表演了太极拳的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刚柔并济,引来大家热烈的掌声。随即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地跟随模仿,学习分解动作。“收脚、侧步、转腰、穿掌……”同学们全神贯注地打着太极拳。看,他们一招一式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原来,这是一套24式简化太极拳,去掉了太极拳中特别缓慢的动作,每次做2遍。学生很喜欢太极拳,因为能活动筋骨,促进人体阴阳调和,强身健体。
经过认真学习,龙娃们基本掌握了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深刻感受到学习太极拳不仅能修身养性、健美益智、激发潜能,还能丰富课余生活,缓解学习压力。
第一次学习太极拳,孩子们也有话要说:
乔翌辰: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特别的课,由河海老年学校的爷爷奶奶们教我们打太极。原本太阳晒得还有些炎热的天气瞬间被笑声笼罩。爷爷奶奶面带笑容精心教我们,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太极不是光讲柔,还要柔中带刚。更有意思的是,爷爷奶奶们用生活情境让我们学得熟,学得会,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太极独特的魅力。
颜瑾:今天我们和老年学校的爷爷奶奶们一起学习太极拳。我在奶奶的指导下学会了两个动作,奶奶一边做动作一边告诉我太极讲究“以柔克刚”,做起来看似简单,事实上要做好却并不容易,是要长期坚持训练的。今天我不仅认识了太极,还明白了太极的内涵,它让我明白了以后对待生活也要“刚柔并济”。
任洋洋:太极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我学到了不少有关太极的知识。以前我总觉得学习太极拳是很简单的,你看公园里的爷爷奶奶们做起动作来哪一个不是柔柔的,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可是今天我跟着“师傅”学习了才知道要学会太极可要花不少功夫呢!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王若希:这是个不同寻常的下午,我们跟着河海老年学校的爷爷奶奶们学习了太极拳。太极拳的练习可真不容易,很多动作要保持标准的姿势是很有难度的。教我们的奶奶虽然已经热得满头大汗,但是她丝毫不在意,依然用最标准的动作示范给我们看,一一给我们纠正,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敬佩啊!
如果说音乐课给爷爷奶奶们带来的是地方文化的饕殄盛宴,那么太极课给孩子们带来的则是对中华非遗文化的光辉传承。河海老年学校的学员们和五(3)班的学生们在这两节特别的课上,有趣互动,相互学习,让这个冬天变得特别温暖。
龙虎塘实验小学的隔代互学互访系列活动,拓宽了学习的场域,也拓展了学习的方式,在“双减”背景下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隔代互学,共生共长,这真是一场充满爱与美的双向奔赴!
(撰稿:刘凤娇 摄影:刘凤娇 审核:丁小明)
![]() ![]() |
Copyright? 2012-2018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龙虎大道北侧 电话:0519-85481453 邮编:203031 苏ICP备10201501号-2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官方微信
![]() 微信扫一扫,掌握最新动态
微信号:xbqlht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