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诗意龙小>>龙小快讯>>文章内容
诗意教研|化“内需”为“内生” 携手共研促成长
——第八周语文学科研究日活动
录入者: 夏虹   文章来源: 原创   点击数: 500   发布时间: 2020-10-16

  凉风习习,沁人心脾。润物有声,互促成长。

  2020年10月14日下午的语文学科研究日活动,龙虎塘实验小学按照期初计划,开展了语文学科组的四个工作室的分组活动。本次工作室的活动围绕课堂教学研究展开,以内需化为内生,各组携手研讨,在研讨中收获成长。

  “青蓝工程”课堂教学研究

  展示风采,魅力课堂

  一(10)班王一帆老师展示了一堂精彩的拼音教学课程《zcs》。首先王老师以复习旧知导入,主要复习了声母的发音。王老师能够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来讲故事,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整堂课,老师鼓励小朋友自读、互读、自编儿歌、互相评价写字,学生在互评中成为了课堂真正的小主人。

  高效评课,共促成长

  课后,全体听课老师齐聚会议室,由孙春凤老师主持,就王老师这节课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交流。老师们给予王老师肯定,部分老师也从不同的方面向王老师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

  会议最后,丁校进行了高位的评价和引领。首先,她认为这是一堂“大胆创新”的课。对于刚刚入学一个月的一年级学生,王老师大胆采用了“四人小组”的学习方式,分工明确,展示有序,表现出了学生惊人的学习能力。其次,这是一堂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课。通过采用“教结构、用结构”的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这是一堂注重学科素养培养的课。整堂课王老师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听说读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她也表示王老师的课还有需要提升和完善的方面:首先,识字写字的扎实性有待加强。其次,教师表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还有待提升。第三,要关注小组学习中每一小组的学习状态。第四,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还略显单薄,不够饱满。

  依据王老师的上课内容和上课形式,丁校长给我们青年教师师提出了几点希望。她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青年教师能够牢固树立“儿童立场”,以学定教。备课要围绕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预期目标如何?”这三个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开展有趣多样的听说读写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教学中尤其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好“同伴互学”“小组学习”“小老师”“教结构用结构”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丁校长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评价、每一点希望都像滴滴细雨般滋润着青年教师的心田,指引着青年教师们成长。

  “书香街区”课堂教学研究

  童趣引入课堂,思维导图丰富想象

  夏虹主任领衔的书香街区工作室迎来了第一次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这次教研活动由孙洁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所以孙洁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主人公入手引出课题“那一定会很好”。接着,孙洁老师带领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学习了种子的第一次旅程,在这个过程中随文识字,或让学生联系生活和学过的字、或让学生做动作进行识字教学。在教学完种子的第一次历程后,孙洁老师“教结构用结构”,让学生活用刚才学过的方法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再一起回顾了种子的四次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引出童话故事的魅力在于:想象很丰富,想象有依据,想象有层次。

  提炼教学方法,高效课堂有迹可循

  课堂教学结束后,书香街区工作室成员齐聚三楼会议室,对本节课进行了研讨。首先夏虹主任肯定了孙洁老师在磨课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并要求青年教师向孙洁老师学习。接着,孙洁老师说了说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其他老师则进行了简要的评课,突出亮点,弥补不足。陈亚兰主任在评课中提出:“孙洁老师在教学种子的第一次历程时可以总结提炼一些方法,这样学生在用结构时会更加得心应手。”夏虹主任补充说:“教学最后的续编环节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种子变成大树后还可能会有什么心愿,这样来进行想象才会更加合理。”

  班报讲评 缔造精彩

  ——幸福班报讲评工作室

  班报讲评中领略文字之美

  瑟瑟秋寒,丝毫掩不住六5班师生对班报讲评课高涨的热情。10月14日下午,校班报讲评工作室成员戴晶晶老师呈现了一节精彩纷呈的活动类作文班报讲评课。虽是新班级的第一期班报讲评,但孩子们在戴老师如沐春风的语言引领下,初步领略了班报中的文字之美。

  语言文字中感受情感之美

  她从班级活动“滚铁环”的回顾入手,引导学生关注优秀习作的题目、开头以及结尾,抓住动词的同时体会场面、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语言文字运用,一是学习者自身的听说读写运用能力的发展,一是欣赏他人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而班报讲评将使学生自身的听说读写运用能力得到发展,并且提升了学生欣赏同学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通过读、写、说、评、赏等形式引导学生与班报上的作文对话、与小作者对话,感受别人的感受,感受别人的感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品悟思考中体会教研之趣

  一节思维与趣味并存的课堂教学过后,工作室成员们在工作室领衔人钱红霞老师的引领下,围绕这一期班报讲评开展了评课议课。老师们针对本节课积极探讨作文教学的有效路径,各学段青年教师更是结合自身年段出现的习作问题主动向骨干教师取经,骨干教师主动向青年教师分享经验。最后,钱红霞老师对工作室成员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力求做到班报讲评课操作简单化、讲评常态化、年段特色化、课型多样化,让班报真正成为学生作文展示的舞台,作文交流的乐园,作文提升的加油站。

  脚踏实地扎实日常,研中有学有向生长

  ——刘凤娇语文青年教师工作室

  扎实日常,读中有思促成长

  曹颖老师带我们一起走进了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曹老师从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中沿路看到的风景入手,把“沿”字带进课堂,以此带领孩子摸摸“桌沿”,找找“井沿”。进而出示“井”的汉字演变,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同时也让孩子们记住了“井”字的字形,一举二得。接着紧紧围绕小鸟眼中“无边无际”“的天和青蛙认为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一争论进行细细品读,读中识字,突破重点词汇“无边无际”。用口诀帮助孩子识记“渴”和“喝”,进而让读中生疑,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寓言道理。

  脚踏实地,研中有学得收获

  课堂教学后,工作室全体老师围坐一起对曹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评议。大家肯定了曹老师的课堂自然、灵动、充满趣味性;另一方面大家也对语文教学的一、二课时的内容进行了探讨。最后工作室领衔人刘凤娇老师对本次课堂展示进行了三点总结延伸:生成中反馈,评价中有向,读文中有思。

  教育,是一个人和一群人的成长;教师,是教育路上的守望者,也是成长路上的点灯人。一路前行一路歌,相信每个工作室中的每位成员都各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文图:王波、王荧、戴业鸣、胡鑫琪;整合:万杨;审核:夏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2-2018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龙虎大道北侧 电话:0519-85481453 邮编:203031 苏ICP备10201501号-2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掌握最新动态
    微信号:xbqlht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