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降虽至,秋凉渐浓,但龙虎塘实验小学二楼多媒体教室里却洋溢着浓浓“春”意,龙虎塘实小的全体班主任又一次相聚在一起,针对重组班级发展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展了主题为“杨班级正气,树良好班风”的研究活动。本次活动由学生发展中心陈亚兰主任主持,邀请了钟楼区教育督导室主任、常州市第二、第三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张小兰校长指导此次活动。
活动首先由李菲老师组织二(2)班小熊猫中队开展以“守常规 我能行”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李菲的指导下,小朋友们以五个小队就路队、待人、用餐、课堂和课间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该如何有效地解决进行了经验分享,各小队汇报形式丰富多样,他们讲故事、演情境、背古诗,还出演了文明课间游戏视频,成为了主人公,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体现了学生立场。
听课结束后,各年级组的老师们就李菲的这个活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大家给予李菲对班级常规的分析以及以小队为单位开展的系列活动作了充分的认可,就如何改进活动的有效性从学生立场、多元互动、生成资源的灵活利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陈亚兰首先肯定了李菲的尝试和努力,她直言自开学以来,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各班虽都已积极行动,但班级之间差异较大,如何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正刻不容缓地等待着全体师生用实践来回答。呼吁各位班主任可以献计献策,找到解决班风问题的钥匙。
接着,二年级组在组长张彩亚老师的组织下,就本年级组的实践行动和已有经验与全体班主任进行了分享和互动。班风是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内在与外在的共同表现。良好的班风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推动着班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季奕雯和王荧两位老师就如何进行班风建设向老师们做了经验介绍。季奕雯从“拉拢”伙伴组团“打怪”、制度明确奖罚分明和依托节点争做班级小主人三方面介绍了自己是如何利用常规和节点活动来促进班风建设的。而王荧则是借助班规约束、小岗位的建设和合理的奖惩制度来管理班级,形成班级秩序。两位老师各有侧重,真实展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
为了调动在场班主任的参与积极性,二年级组的新班主任们就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三个典型问题进行了现场情境,生动形象地演绎了她们的困惑,以开放的心态向大家呈现教育现状。其他年级组老师及时进行现场互动,给年轻班主任们支招、想解决的办法,老师们的思维碰撞着、交融着,迸发着智慧的火花。陈亚兰主任就班主任们在这些问题上的困惑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做法,一是要对学生实行正面教育,明确目标,一步步实现学生自管,“无为而治”;二是树立集体意识,不把学生放在自己的对立面,常常在学生面前骄傲自豪地说起“我们班”。
全程参与本次班风建设研究的张小兰老师肯定了我们的活动不仅有着浓浓的研究味,活动有主题有聚焦,而且以年级组为单位这样的形式也让组内教师得到了充分的思考、提升和成长,这样的方式方法值得不断推进和完善。接着抛出了什么是“班风”的问题。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班主任老师们陷入了思考,畅谈自己对“班风”二字的理解。张小兰老师说班风就是班级的风气风貌,是班级共同营造的氛围,反映了学生的精神状态、内在特点和外在形象,引领着整个班级的发展。班风属于文化建设范畴,应该根据班级实际和学生发展来定,班风建设是一个长程的、螺旋上升的且不断生成的过程,必须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系统化的建设。从班级目标、岗位建设、小干部培养、活动开展等方面长程系列地营造。最后,张小兰老师从四个方面为班主任老师们在班风建设上出谋划策:一是班风形成需依赖正面的舆论引导,二是班级制度建设要规范,三是用班级评价促班风建设,四是依靠奖惩制度来强化班风的形成。也许有些孩子暂时成绩落后了,也绝不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让孩子游离在班风之外,要做到一个不少。张老师字字箴言,老师们书于纸上,却也记在心间。
活动最后,陈亚兰主任总结说:“良好的班风非一朝一夕间形成,必须让孩子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班级的所有师生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一步步‘守章立序’,形成班级个性。”相信通过这样的班队研究日活动,不只是让承办活动的年级组老师得到发展和提升,其他老师在这样的评价、互动和思考中也能收获良多,对如何根据班级实际去建设班风也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摄影/撰稿:王荧 审核:陈亚兰)
![]() ![]() |
Copyright? 2012-2018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龙虎大道北侧 电话:0519-85481453 邮编:203031 苏ICP备10201501号-2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官方微信
![]() 微信扫一扫,掌握最新动态
微信号:xbqlhtxx |